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三國人物父子關係圖第四篇:趙雲父子。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初從公孫瓚,之後一直追隨劉備。208年,曹操派遣大軍南攻,荊州牧劉表已死了。次子劉琮繼位,遣使者向曹操請降。劉備措手不及,率軍南逃江陵,帶著不願放棄自願跟隨劉備的人,當時他們僅能行走十幾里,曹操便派輕騎兵快馬追趕,一天之中追襲了三百里,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數十騎向南逃逸。當時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狀的人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到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之地。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取代趙範,兼任桂陽太守。趙範有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之貌,欲將她許配給趙雲結親。趙雲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加以婉拒。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說:「趙範才剛投降,心意還未知。何況天下女子不少。」堅拒。後來趙範叛逃未受牽連。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乃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乃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

劉備出征之後,孫夫人開始放縱驕傲,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道消息之後,認為趙雲為人威嚴、態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頓,因此特別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亦即著名的「趙雲截江奪阿斗」。

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並召諸葛亮率軍入蜀。諸葛亮率領趙雲與張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直到江州,然後兵分兩路,諸葛亮、張飛走北路,趙雲則另領一軍走南路,從外水沿長江而上進至江陽、犍為,最後在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打敗夏侯淵,斬其首,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軍出擊,當時趙雲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料到黃忠中埋伏,所以他便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雲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戰且退。曹軍雖然被趙雲擊散,但是仍憑藉數量優勢將趙雲包圍起來,趙雲便突圍並退入蜀軍的圍柵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圍柵內。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見曹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趙雲進入主營之後,卻下令大開柵門,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而且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氣,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並留趙雲都督江州。

223年,劉備於永安駕崩,諡為昭烈皇帝。其子劉禪繼位,因趙雲此時於永安防衛東吳,故將趙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遷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亦轉駐漢中。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取郿,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反擊,諸葛亮下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然而趙雲、鄧芝的疑軍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兩人仍斂攏敗軍固守,一戍赤崖口,一戍赤崖屯田,意在持續牽制曹真所轄大軍於箕谷使其不得西顧。

不料蜀軍主力因督軍馬謖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而被魏軍找到破綻,遭張郃大敗於街亭,箕谷魏軍聞訊開始全力進攻,趙雲乃親自斷後,又燒燬棧道阻止曹軍的追擊,因此軍需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當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驚訝地說:「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 」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需沒有遺失,人員無亂,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將士,趙雲推辭道:「我軍失利,為何要賞賜呢?請將其物全入府庫,在十月的時候再給眾人做冬衣。」諸葛亮因此大為稱讚。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亦自請貶為鎮軍將軍。

229年,趙雲逝世,劉禪於261年三月追諡他為順平侯。趙雲長子趙統,趙雲死後承繼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沓中追隨姜維戰死沙場。另外,據清朝地方志《江陵縣誌》記載,趙雲之女趙氏為關平之妻,生子關樾。




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三國人物父子關係圖第三篇:馬騰父子。

馬騰是東漢名將馬援(豪言:男兒當勇征四方,死以馬革裹其屍而還矣!那位)的後人,父親馬平曾任蘭干縣尉,後因失官而留在隴西。雖為名將之後,但到了馬平這一代已經開始家道中落,窮得沒錢娶妻,只能娶羌人女子為妾,生下了馬騰,所以馬騰母系是羌人。也有學者認為馬騰也是步其父的後塵,同樣娶羌人為妾,所以馬超才會有一半的羌人血統。


馬騰小時候家貧,經常在彰山砍柴,把柴背到城市中賣,自己養活自己。當時涼州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程球為貪官,士人怨之。185年,胡人北宮伯玉與先零羌人聯合起兵反叛漢室,還有百姓王國(人名)造反。耿鄙徵馬騰為軍從事,統領部隊,龐德跟馬騰攻擊反叛羌氐。後征戰有功,龐德升遷至校尉,馬騰提升為軍司馬,後以軍功遷偏將軍。


187年,叛軍首領韓遂(原名韓約,被通緝於是改名韓遂)殺邊章(原名邊允,被通緝於是改名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涼州刺史耿鄙討韓遂,太守李參反,與韓遂結盟,殺耿鄙。韓遂寇漢陽,漢陽太守傅燮戰死。而韓遂竟聯合耿鄙的司馬馬騰擁兵反叛、與漢陽人王國並叛,自號「合眾將軍」,共同推舉王國為主帥,朝廷名為「三輔作亂」。


後來王國被朝廷派來的軍隊擊敗,馬騰和韓遂廢掉王國,劫持閻忠為主帥。閻忠恥為眾所脅,拒絕當主帥,之後病死。馬騰和韓遂等人開始互相攻伐,勢力有所衰弱。董卓進洛陽時曾拉攏馬騰和韓遂,要他們一起出兵進京。馬騰和韓遂只作觀望態度,按兵不動。之後董卓被呂布所弒,李傕等人專權,馬騰及韓遂這才合兵到長安,馬騰和韓遂與郭汜、樊稠戰於長平觀,後馬韓聯軍敗退返回涼州,前益州刺史种劭戰死、劉範、劉誕、萬餘人被斬首。劉焉在此戰痛失二子。不久,李傕等人又與馬騰與韓遂議和,改任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羌將軍。但馬騰與韓遂之後又再次互相攻伐。


先耿鄙、後王國、再閻忠,之後被董卓招安,董卓死後又接受李傕的「將軍」官職,而且一直與叛軍首領韓遂互相攻擊,時分時合。如果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那麼……未擁有將軍名號之前的馬騰,其實已經不知「換」了是幾多個主子了。尤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將他寫成一位忠臣,連衣帶詔事件也加入了馬騰的名字。這令後世一直對這位多姓家奴有所改觀,就連陳某也選擇以《三國演義》版本的馬騰去演繹火鳳故事。


208年,馬騰和韓遂二人又有矛盾,韓遂更殺掉了馬騰的「妻、兒」,二人連年交戰。曹操派鍾繇、韋端前去勸和,升馬騰為前將軍,改屯槐里,假節,封槐里侯。這一年,張既勸說馬騰放棄部隊,入朝為官,馬騰一度猶豫,自見年老,最終答應到鄴城。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又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徙往鄴城。


馬騰有四個兒子,除了史書有記載的馬超、馬休及馬鐵之外,應該還有一位長子,就是208年被韓遂殺死的「妻、兒」。為何後來馬超竟認殺母兄仇人韓遂做父親?相信這位母親不是其親母,至於兄長,也應該只是同父異母的兄長而已……至於後來跟隨馬超投靠劉備的馬岱,就是馬騰的侄子。


211年,曹操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出河東,試圖經過馬超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張魯,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西軍閥都懷疑曹操要攻打吞併涼州。馬超認為這是曹操的假道滅虢之計,於是聯合關中諸將張橫、梁興、安定的楊秋、河東的侯選、程銀、李堪、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萬人馬起兵反曹。這就是著名的「潼關之戰」,接下來的火鳳內容,如無意外就到這一篇了。


「潼關之戰」曹操打敗馬超、韓遂等涼州軍閥後,因馬超叛變之事才誅殺馬騰、馬休與馬鐵,同其餘家屬二百餘人。這事件,在羅貫中的筆下又有了不同的演繹,羅貫中寫成馬騰在鄴城被曹操殺死,導致馬超憤而起兵叛曹。因果倒置之後,曹操成了大奸雄,馬超成了大孝子。往後馬超更加入了劉備陣營,成為蜀漢五虎將之一,五虎將的光環早已蓋過一切,馬超之勇更舉世無雙,所以他在史書上的功過,都已經不重要了……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三國人物父子關係圖第二篇:凌操父子。

 凌操在火鳳故事中是孫堅的舊部、孫策的替身,代孫策戰死之後,其子凌統竟不計前嫌,仍然為孫家賣命,可說是兩代都忠於孫家的忠臣家族。不過在歷史上,則沒有這一橋段,只記載了凌操在跟隨孫權征討黃祖時,作為前鋒先攻夏口,一交鋒便勢如破竹、大敗敵軍前部,黃祖軍隨即大亂、四處奔走。凌操輕舟獨進追殺黃祖,中流矢而死,依《吳書》的記載,他是給甘寧所射殺的。雖然與火鳳故事一樣被甘寧所殺,但他的死亡時間被孫策還要遲,應是赤壁前夕,而漫畫故事中,討伐黃祖最終為孫堅報仇的,正是凌操兒子凌統。

雖然歷史上沒有孫策替身之策,不過卻有甚為相似的祖茂為孫堅當替身之舉。話說在孫堅討伐董卓時,孫堅軍於梁縣被董卓軍徐榮擊破,孫堅潰敗逃走,被董卓的騎兵追捕,孫堅命祖茂戴上他常戴上的紅色頭巾引開追兵。祖茂成功引開追捕孫堅的董卓軍,令孫堅得以逃脫,但後來祖茂被圍困,於是將頭巾縳在一根燒過的柱上,並躲在草堆中,避過了董卓軍的追兵。後來祖茂的去向如何?史書上則沒有記載。王貽興寫的《火鳳燎原》外傳小說肆《伯符》中,祖茂這一事跡被換成是凌操之父凌宗而為,凌宗於討伐董卓之戰為孫堅而戰死,即凌家三代也在為孫家賣命,真是可歌可泣。

凌操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為人俠義勇敢、驍勇善戰,因出身餘杭縣,有人稱他為餘杭俠客。孫策在壽春起兵時凌操便前往跟隨,被孫策任命他為永平縣縣長,區內野蠻的山越經常侵擾漢民,奸猾之徒漁辱百姓,凌操便出兵平討山越、整頓吏治誅戮奸黨。因戰績卓越,遷為破賊校尉。後來在跟隨孫權征討黃祖時,中流矢而亡。凌操死後,舊部都極力推薦年僅十五歲的凌統接管凌操的部隊。孫權拜凌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代其父統領生前的士兵。

合肥之戰,孫權率領十萬人圍攻合肥,大軍尚沒有完全集結,就被張遼突襲,張遼在敵軍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孫權軍先頭部隊中無人能阻,兩軍奮戰半天,孫權軍先頭部隊士氣喪失,後來孫權軍潘璋和賀齊等人增援趕到集結,張遼才引軍回合肥城中。孫權攻打了十餘日仍攻不下合肥,於是決定退兵。張遼見孫權兵少,於是率七千人追擊只有一千人的孫權,孫權在吳將呂蒙、凌統、甘寧等人的拚死掩護下最後成功逃出。

當時凌統率身邊的三百人陷敵解圍,扶護孫權走出重圍。敵方已經把橋破壞,孫權策馬奔走,凌統迴歸戰場作戰,左右親兵幾乎全數陣亡,自己傷得很重,他殺了數十人,揣測孫權已經成功逃脫才離開。橋段沒有路可行,只能披甲潛遁在水中而行,凌統最終回到孫權身邊,見親兵沒有一個能回來,凌統傷心欲絕,孫權把凌統留於船上,退回江東,此役後拜他為偏將軍,加倍給他兵士。

凌統與父親一樣,也是很年輕就死,凌統在二十九歲病逝,孫權知道後,哀痛不能制止,數日茶飯不思,說話時便會流涕。凌統的長子是凌烈、次子凌封在凌統死時只有數歲,被孫權收養。凌烈後封為亭侯,但犯罪被免官,凌封襲兄爵位、士兵。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三國人物父子關係圖第一篇:袁紹父子。

 經常說袁氏四世三公,到底何謂四世三公?三公就是指司空、司徒及太尉這個東漢年間固定配置。袁氏第一位能夠位列「三公」的人就是袁安,他擔任過太僕、司空、 司徒,共歷事了三位東漢皇帝。袁安死後,漢和帝為了追念他的功勳,對其諸子大加冊封,長子袁賞官至車騎都尉,次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三子袁敞官至司空,從此袁氏一門榮達,往後數世更與三公結下不解緣。袁京之子袁湯,桓帝時任太尉,袁湯之子袁成 官至左中郎將、袁逢官至太僕、袁隗漢靈帝時是司徒、漢獻帝時官至太傅。 從袁安到袁逢,袁家連續四代有五人能夠躋身三公之列,到了袁紹這一代,「 四世三公」這個門楣自然令他士途無往而不利。就連他三個平庸的兒子,也因為袁紹的關係,每人負責管理一個州。最小的兒子袁買可能是病死的,就是因為小兒有病,袁紹竟錯失了對付曹操的大好機會。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俊注典第二十一篇:只有關羽的神聖永存。

 今天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即關帝誕,也代表是關公的誕辰,可能大家都有一個疑問,就連寫《三國志》的陳壽也沒有記載關羽的生日,為什麼後人會認定關帝誕是六月二十四日?

這全因清朝有一個叫于昌的書生及一個叫王朱旦的解州太守(即關羽家鄉東漢時的解縣),他們不約而同被關公報過夢(漢朝的亡魂到了清朝仍能報夢?厲害。),王朱旦在成為解州太守的十四年前,夢見關羽請自己飲酒,第二天他再去跟人飲酒時大醉墜馬,落於大石上竟毫無損傷,當下就知道自己得到了關公的關照。

至於于昌是一名普通的書生,一天在解州的塔廟讀書打瞌睡,夢見關公叫他名字,並賜他「易碑」兩個字,又叫他到廟的西殿觀看,于昌醒後就按照夢中關公所示去尋找,發現有淘井的人挖出一塊巨磚,上面刻的字竟然就是關公父親、祖父的身世,於是立即去報告當時的解州太守王朱旦,王朱旦十四年前夢見關羽,十四年後又有緣遇上于昌及此巨磚,深信應了關羽的夢諭,後來他寫了《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根據他的記載,關羽的祖父是關審,字問之,關羽父親是關毅,字道遠,關羽生辰為六月二十四日,從此,關帝誕就定在這一天。也有信眾將農曆五月十三日定為關帝誕,不過就有人認為五月十三日其實是關平的壽辰,不過現在不論五月或六月,也有不少信眾到關帝廟拜祭關帝。

但又有一個說法,如果成立,就完全可以推翻于昌巨磚之疑。那就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考》一書中說,關羽根本不是姓關,而姓馮,名賢。話說馮賢一向重義,一次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鄉殺了人。之後被迫逃離家鄉,正要出潼關之際知道凡是過關的人都要進行登記。如報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可能會被查到是逃走的殺人犯。他心急如焚地望着關門,忽然靈機一觸,就對守關的官兵說自己姓關名羽。後來他才認識劉備、張飛,更一同打天下,一直以關為姓,連兒子也叫關平、關興,看來他已經沒打算改回舊姓。清代學者梁章巨所著《歸田瑣記》中也有關羽本不姓關,來到潼關的時候,指關為姓,才開始姓關的記載。

總之關羽的身世眾說紛紜,我認為如果當年諸葛亮肯為蜀漢設史官的話,相信關羽及一眾蜀漢人物的史料就不會那麼少了。無論關羽的生日是什麼日子,信徒只要虔誠就可,無論何時何地,想拜就可拜,以忠肝義膽聞名的關羽一定會保佑你的。

其實關帝信仰在中國興起並非三國時代,更非兩晉,而是於隋唐年代,其後在宋、元、明、清諸朝陸都續被加封。千多年間,關公由最初的「漢壽亭侯」到北宋的「忠惠公」、南的「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元朝的「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朝的「協天護國忠義大帝」以至清朝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一級一級被人神化,由人變為帝再到神,真可算是位列先班。到了民初,民間仍在春秋二祭為關帝依時祭祀。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世界各地也建有大量的關帝廟,歷史上最能代表「忠義」的人物,捨他其誰?火鳳燎原故事中,劉備也說了句:「只有他的神聖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