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俊注典第二十三篇:蜀中毛大將、廖化作先鋒!

有句諺語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相信是否三國迷都一定聽過,不過很多人都將這句諺語用來取笑實力不高的人。在蜀漢全盛時期,最強的大將當然是關張黃馬趙及魏延等人。到了後期,一眾出名的大人物都先後離開了歷史的舞台,所以人們都認為蜀中無大將,連廖化這等二三線的將領,也要出來擔大旗,做先鋒。


其實近年已經有很多文章為了這句乏低廖化的諺語平反,指出這句的真正含意並非乏低廖化,而是說蜀國沒有年輕的大將可用,就連活到七十歲的老將仍要出征,而且是要做先鋒的工作,這樣的文章我看了很多,而且非常認同。


要知道先鋒部隊通常為騎兵,機動性很高,人數一般在數百到數千人,且全是精銳之師,統領先鋒部隊的將領往往也是武藝高強之輩,能偵測前方戰場情況再通知後軍主力部隊。如果可以做到先遇敵軍先鋒,再贏得首戰之功,更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勇武對整支軍隊士氣的提升是很大的。所以作為先鋒,絕對不可找新將領或沒有經驗的人來當,諸葛亮錯用馬謖,結果就失了街亭。蜀漢後期的確沒有出眾的新將領誕生,所以要一位長年征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廖化作先鋒。


廖化是個曾與關羽出生入死的將領,絕對有大將之才,在蜀漢建立之初,廖化一直都算得上是一線將領。廖化首次在《三國志》裡出現,是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廖化則是擔任關羽的主簿。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父子相繼被孫權所殺,廖化輾轉逃回蜀地,劉備東征孫吳時,廖化還自領一軍參與,表示他的軍事造詣也有一定程度。


介紹完先鋒廖化,再介紹另一位很少人知道的蜀中大將(勉強算是蜀將),他就是毛炅,毛炅是建寧人,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歸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毛炅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


268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毛炅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後又與董元一起攻擊吳軍駐地合浦,在古城大敗吳軍,毛炅在戰中陣斬吳國大將修則,吳將劉俊也在戰鬥中陣亡。此戰取勝後,九真、鬱林兩郡也歸附晉國,毛炅被任命為鬱林太守。


271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毛炅等人不敵,退守交阯,後糧盡不得已而投降。陶璜看中他武勇,想要赦免他,而修則的兒子修允為了報殺父之仇,堅持要處死他,毛炅寧死不屈,被剖腹割心依然叫罵不止。晉武帝知道他英勇犧牲後,也非常難過,除令其長子襲爵外,將他其餘三子也賜封為關內侯。


為什麼介紹完廖化再介紹毛炅?因為蜀中「毛」大將,「廖」化作先鋒啊,大家以後聽到這句諺語,也要記住毛、廖二人的英勇事蹟啊。小編應該算是首個將毛、廖二人一拼合寫文章的人,希望讀者不會覺得無聊吧。對了,其實這句諺語還有另一個版本,牽涉第三位蜀中英雄,留待下次再介紹他吧。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俊注典第二十二篇:還原趙子龍。

實不相瞞,前幾天介紹趙雲父子那篇文章,其實大部分內容都不是我自己打的。這個世代,只要對某些人物或事件產生興趣,上網打個字,就什麼都查得到。當我整理完文字之後放上專頁才發現,原來很多人仍是對趙雲的事蹟如此陌生,好像之前從未看過似的,我想……應該是大家一直對歷史上的趙雲仍不夠感興趣吧!

坦白說,歷史上的趙雲的確是個完美得近乎不是人的角色。所以相比之下,小編與大多數讀者一樣,還是比較喜歡火鳳中,有多重身份,又曾是冷血刺客,內心非常矛盾的悲劇主角燎原火。既然整理趙雲的文章也如此受歡迎,倒不這次真的親手寫一篇吧!

如果大家還記得一年前小編寫過看漫畫讀細節(第一篇是張郃殺敵旋轉拔槍,第二篇是甘寧突襲燎原火。)這一系列文章,那麼這篇就是一年之後的同一系列,現在,歡迎踏進陳某的思考領域。

以下就是歷史上趙雲最基本的簡介:「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初從公孫瓚,後來因兄長逝世,向公孫瓚請求回鄉服喪,劉備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不背德也。」後歸劉備、劉禪。」短短一百個字不夠,卻可以在陳某的巧妙安排下還原歷史,更在漫畫中一一呈現給讀者看。

依《三國志》記載,趙雲最初跟隨公孫瓚,之後因兄長喪生,要離開了公孫瓚回鄉奔喪。(在古代,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相信哥哥死了應該不用守那麼久)他臨行前曾向劉備保證:「終不背德也」。果然,後來他辦完喪事之後,就趁機投靠劉備,沒有再回到公孫瓚身邊了。

而在火鳳故事中,趙火初登場殺許臨的一幕,陳某已經率先給了三國迷一個大「貼士」,一個姓趙的小子用的是「常山」劍法,而且一看就知道「姿顏雄偉」,這樣的小子,不是趙雲還會是誰!其次,趙火並沒有投靠過公孫瓚麾下,卻因為一件陰差陽錯的救援事件,令劉備以為他是公孫瓚的部下,更出動關羽、張飛二人去大戰顏文,救回趙火,當然最後趙火也沒有解釋過自己到底是不是公孫瓚的部下。

而就是這一情節,可以看到陳某的寫故事模式非常獨特,普通讀者會看到身為殘兵首領的燎原火為救小孟而殺袁紹部下紫王,由於之前在洛陽大火前見過袁紹及文醜,不想司馬家傭兵的身份曝光而得罪袁家,只好換紫王的盔甲去刺殺袁紹,為清風幫或小孟報仇,最終被劉備誤以為他是公孫瓚部下。

同時在與顏良的對話中,令劉備誤會自己叫紫龍(表字從此就在劉備一廂情願之下變成了子龍),有個叫紫王的哥哥,而哥哥剛死,看似順理成章,故事也繼續推進到長安風雲篇,其實陳某在當中花了很多心思。熟悉三國的讀者,會看到為什麼他會在史書上成為是公孫瓚部下的合理性,再多讀一重就是……因哥哥(紫王)死了要離開了公孫瓚。短短一本單行本,就合理解釋了史書中一切關於趙雲的背景,一是表字「子龍」的來由,二是公孫瓚部下,三是哥哥死了,要離開公孫瓚回鄉奔喪。

其實以上的這些例子,在漫畫中要舉真的很多,有空再與大家分享,我經常都說,只要對三國歷史有多一點認識,就會讀懂更多陳某的隱藏訊息,歡迎踏進陳某的思考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