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司馬芳與司馬防到底是否同一個人?

1952年,有人在西安市西大街挖掘下水道工程時,發現了一塊不完整的石碑,出土時只有碑石上半,而且裂為三塊,殘長106厘米,寬98厘米。碑上的書體在隸楷之間,是隸書轉向楷書的一種過渡字體,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篆額:「漢故司隸校尉京兆尹司馬君之碑頌」四行、15字尚清晰。碑陽16行泐,中間兩行損,存142字。碑陰上部十四行刻屬吏名單,下部十八行殘不成文,可識者41字,此碑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內。

碑上所寫的「漢故司隸校尉京兆尹司馬君」,這個司馬君的背景不論朝代、望族、官職以及卒年,對比《晉書·宣帝紀》,應該就是指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司馬防是河內郡溫縣人,生於149年,卒於219年,漢安帝時征西將軍司馬鈞的曾孫,豫章郡太守司馬量之孫,潁川太守司馬儁之子。司馬防有八子,分別是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及司馬敏,史稱八達。

不過奇怪的是……此碑文上寫的卻不是「司馬防」,而是:「君諱芳字文豫」,一個是司馬防;一個是司馬芳,一個是字建公;一個是字文豫。為什麼背景相若,名字卻有出入?那可能又要提到小編上一篇文章 https://goo.gl/XUiZtW 「唯我獨尊的年代」中談到的「避諱」。相信司馬懿的父親原名真的叫司馬芳,但因為要避曹魏第三代皇帝,曹操曾孫少帝曹芳的諱,因此「司馬芳」就被迫要改為近音的「司馬防」。

雖然說《晉書》成書於唐朝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但著書者房玄齡及其他作者手中的典籍及資料,大多也是由魏、晉等朝代留下來的,因此典籍中的文字應該都已盡改為司馬防。至於立此碑石的又是誰?有學者認為立碑者是北魏寧遠將軍司馬准,司馬准是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的六世孫,司馬景之的哥哥。立碑時間大約在公元430年至454年之間,即司馬准去世之前。由於司馬准那個年代魏國、西晉及東晉均已經亡國,他已經沒必要去避曹芳的諱,因此碑文上寫回祖先的本名「司馬芳」實屬正常不過,至於為什麼一個字建公、一個字文豫,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在《火鳳燎原》故事中,第一回「王者的醒覺」在司馬懿夢中被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小皇帝,就是曹操的曾孫少帝曹芳。曹芳自八歲登基開始,直到被司馬師廢為齊王為止,一生都在司馬家的陰霾下當一個傀儡皇帝。想不到就因為他的「芳」字正好與司馬懿的父親一樣,而導致所有司馬家的後人都不能再用「芳」字去稱呼這位先祖。就算近代有碑石出土,仍難考究司馬芳到底是否就是司馬防,冥冥之中好像早安排了曹芳來報這一箭之仇,可能「這就是命運,誰也逃避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